让新闻离你更近!

手机版

搜索

时报

直播

湖北

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地方频道 > 湖北

守护中小学食堂资金,斩断违规“黑手”

发布时间:2024-11-27   发布者:   来源:   阅读量:
 

近期,湖北钟祥市6所中小学共11名校领导因变相套取食堂资金被通报一事,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千层浪,也让中小学食堂资金监管问题再度成为大众瞩目的焦点。

微信图片_20241127003229.jpg

据了解,这些被通报的校领导所用手段五花八门。有的校领导动起了转卖食堂食材的歪脑筋,通过套取资金的方式违规发放教师值班补贴,全然不顾此种行为的不妥之处;有的在校食堂成本中列支财政供养人员工资及绩效奖,把不该由食堂承担的费用强行安插进来;还有的利用自身职务之便,在食堂采购工作中为他人大开方便之门,收受他人现金,让食堂采购这一原本应公正透明的环节变得乌烟瘴气。

 

虽说报道显示这些违规行为涉及金额乍看不算特别巨大,少则几千元,多则十余万元,但其背后潜藏的危害不容小觑。学校食堂本应是为师生提供安全、健康餐食的重要保障场所,绝非可供某些人任意搜刮的“肥肉”。身为学校领导,本应在食堂资金管理方面充当“内部监管者”的角色,守护好这片“净土”,然而现实却令人心寒,他们反倒利用制度的漏洞,绞尽脑汁地套取资金,这般行径着实恶劣,严重损害了师生的切身利益,也破坏了校园的纯净风气。

 

其实,细观此次当地集中通报多所学校的情况便会发现,类似这样的操作恐怕并非个例。就如不少网友所质疑的那样,这会不会已然成为当地一些学校套取食堂资金的“潜规则”呢?这着实值得相关部门进一步深入开展摸查工作。在调查过程中,一旦发现存在普遍性的问题,那就必须仔细探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进而提出切实有效的针对性解决方案。对于那些涉嫌违法违规的相关人员,绝不能姑息迁就,一定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彰显法治的威严。

 

回溯过往,近年来有关学校食堂、营养餐专项资金被套取的新闻屡屡见诸报端。国务院曾发布的报告指出,多达66县出现将19.51亿元用于偿还政府债务、基层“三保”等支出的情况,还有变相挤占、串通套取相关资金的现象,而且在餐食采购招标以及供餐监管环节,权力寻租等问题也时有发生。2022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的一篇文章也曾曝光重庆某学校总务处副主任田某的违规行为,他通过虚开缴款单、虚假充值消费等恶劣方式,将部分食堂工作餐费据为己有,甚至还打着给食堂办公室人员发放“工作补助”的幌子行不义之事。诸如此类的消息一次次触动着公众的神经,引发了社会上对于中小学食堂、营养餐资金监管问题的热烈讨论,由此也足见相关问题的严峻程度已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

 

再回到此次湖北钟祥市的事件来看,不少被通报的人之所以选择变相套取食堂资金,目的大多是为了“违规发放教师值班补贴和福利”或者“用于解决学校违规开支”,这背后所折射出的问题值得各方深刻反思。我们不禁要追问,为何这些学校一旦遇到资金方面的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从食堂“下手”呢?这是不是恰恰暴露了学校食堂资金监管仍然存在着不透明、不完善的漏洞呢?这理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警觉与密切关注。

 

值得庆幸的是,就在最近,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工作指引》,这份文件犹如一盏明灯,为解决当前学校食堂资金监管难题指明了方向。其中明确规定,自主经营的中小学校食堂需独立开展会计核算,要加强对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学校的财务管理,指导各地科学统筹资金,全方位加强监管力度,并且实现信息公开,让食堂资金的来龙去脉都清晰地呈现在众人眼前。

 

各地教育部门及相关学校不妨以此为契机,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将各项规定一一落到实处。在落实的过程中,还要善于总结归纳,找出问题存在的共性,为后续改进解题思路、完善监管机制提供有力的支撑。

 

总而言之,中小学食堂承载着师生们的饮食保障重任,绝不能被当作某些人谋取私利的“摇钱树”。任何一所学校都不能一遇到所谓的资金“缺口”,就动歪心思从食堂资金里腾挪。要知道,这样得来的钱,不仅触碰了法律红线、违反了纪律要求,更是违背了良心道德。只有各方齐心协力,筑牢监管防线,才能让中小学食堂真正回归其服务师生的本位,让校园的这片“舌尖上的天地”变得更加纯净、安全。


免责声明:本站支持广告法相关规定, 且已竭力规避使用“极限化违禁词",如不慎出现仅代本站范围内对比,不支持以任何"违禁词”为借口举报我司违反《广告法》的变相勒索行为! 本站部分素材来源互联网,以传播信息为目的进行转载,如涉及版权请直接与客服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